为加强对信用评级行业统一监管,推进债券互联互通,央行和证监会昨日联合发布2018年第14号公告,就逐步统一银行间债券市场和期货开户交易所债券市场评级业务资质、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监管和监管信息共享、推进信用评级机构完善内部制度,统一评级标准,提高评级质量等进行了规范。 更多
近期无论是从数量上看还是从价格上看,期货商品市场短期流动性表现都相对平稳。除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隔夜拆借利率有所走高,其他期限同业拆借利率走势波动不大,长期国债收益率波动也在正常区间。 更多
根据安排,国家统计局今日将公布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期货商品市场普遍预计,8月份CPI同比涨幅有望连续第2个月处于“2时代”。 更多
近期,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明显提速。数据显示,8月单月发行新增专项债4280亿元,期货商品截至9月第一周,总计已完成5860亿元的新增专项债的发行。业内预计9月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将超5000亿。 更多
澳大利亚新任财长弗莱登堡认为,经济保持强劲增长主要得益于近期就业率大幅提高带动了家庭消费增长。据统计,澳上一财政年度创造了约33万个就业机会,这是自2005财年以来最大的就业增长。 更多
美银美林首席投资策略师Michael Harnett在最新的研报中发出警告,现在的全球期货入门市场和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时期非常相似,全球已经开始出现“滚动熊市”,即不同板块、行业或资产轮流出现下跌。 更多
荷兰国际集团高级经济学家在最新报告中指出,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最新公布的ISM制造业指数表明,美国经济正在获得动力,而非失去动力,这进一步强化了美联储在2018年再加息两次的理由。 更多
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促进民间期货投资有关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固定资产投资司司长欧鸿表示,近年来,民间投资增速持续保持回升态势,促进民间投资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和成效。 更多
美国8月非农就业报告将于北京时间7日晚20时30分发布。海外媒体预计,8月美国非农就业人数将增加19.1万人,失业率将下滑0.1个百分点至3.8%。期货交易市场预估,如美国即将公布的8月非农就业报告符合市场预期,美联储可能会在9月25日至26日的政策会议上加息。 更多
人民银行公告称,今日开展MLF操作1765亿元,无逆回购操作。期货入门操作利率不变为3.3%,完全对冲今日1765亿元的MLF到期量,公开市场实现零投放零回笼。 更多
地方经济半年报近期先后出炉,各地期货投资数据亮点纷呈。记者梳理发现,在一系列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政策措施的带动下,多地上半年民间投资增速大幅回升,湖南、陕西、福建等地增速均在20%以上。此外,各地制造业投资增长势头良好,对生态环保的投资力度持续加大。 更多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18年9月7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8212元,1欧元对人民币7.9295元,100日元对人民币6.1723元,1港元对人民币0.86898元,1英镑对人民币8.8200元 更多
在刚刚过去的8月,大宗商品期货投资市场走势分化。具体而言,在能源方面,油价触底后强劲反弹,布兰特原油上涨4.3%,美国原油上涨1.5%,煤价窄幅振荡;金属方面,铜价振荡下行,有色表现不一 更多
美国和加拿大两国经贸官员于当地时间5日起继续围绕更新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进行谈判。尽管双方就前一次取得的建设性磋商成果表示满意,但在一些具体细节上仍需要进一步磨合。 更多
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合理充裕水平,今日不开展公开期货开户市场操作。这是自8月31日以来,人民银行首次将对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的表述由“较高”改为“合理充裕”。鉴于今日无逆回购到期,公开市场零投放零回笼,另外,明日将有1765亿元的MLF到期。 更多
8月底至9月初,英镑期货入门市场汇率经历了过山车行情,先是在8月底英镑对美元汇率一度上升至1.30的高位,随后再次回落至本轮波动行情之前的1.28左右。导演这一英镑行情的无疑是英欧之间脱欧谈判的反复和波折。 更多
加快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促进天然气协调稳定发展,《意见》指出,加强产供储销体系建设,促进天然气供需动态平衡。深化天然气领域改革,期货商品建立健全协调稳定发展体制机制。 更多
印度尼西亚中央银行5日的数据显示,印尼本币印尼盾对美元汇率再次下跌,收盘报1美元兑14927印尼盾,期货投资接近199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印尼央行负责人当天表示,将采取行动遏制印尼盾汇率进一步下跌。 更多
今年菲律宾通胀率一直居高不下,8月份通货膨胀率高于期货交易市场预期,之前预测8月份通胀率仅为5.9%。目前看,菲律宾通胀水平将很难实现央行设定的2%至4%的目标。 更多
据上海证券报9月6日消息,分析人士说,当前人民币已较年初贬值近5%,对于新增投资者而言是一个合适的进场时机,外资持续看好人民币未来走势以及当前债券收益,持续增持仍是首选。 更多
热点排行